生老病死,本來就是所有人都知道人生必須經過的階段,但當面對親友死亡,偏偏這經歷又是那麼哀傷、悲痛。我們越愛的人離開我們,我們會越覺得痛,這正正因為當中有愛,而這愛是多麼的難捨難離,所以我們才會哀傷(grief)。由於我們在社會上對“死”談論的不多,很多人在喪親之後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有什麼反應。你可能覺得身邊的人希望你能盡快“恢復正常”,但偏偏自己好像未恢復,擔心自己瘋了或陷入了困境。
其實當我們面對摯愛的人離開這世界,我們明白這位我們愛的人將永永遠遠離開我們,而我們需要時間及空間面對及接受這事實,所以我們面對哀傷會有以下全部/部份的常見行為和反應:
行為上
自我隔離、迴避社交活動、易怒、對其他人不寬容、對所有事物或人失去興趣、經常淚流滿面、煩躁不安
思想認知上
思緒混亂、健忘、思緒翻騰、無法集中、難以下決定、覺得自己不在現實中、重覆困擾的畫面影像
情緒上
震驚、傷心、疑惑、苦惱、哀傷、麻木、焦慮、內疚、憤怒、驚恐、無助感
身體上
飲食習慣改變、頭痛、感冒、疲倦、失眠
精神上
沒有了人生意義、沒有了方向、自己一直相信的信念被動搖、尋求理解
以上的反應都是正常的。心理學家William Worden在他的書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寫到哀傷分為四個階段,它給我們一些指導,讓我們了解到底需要做些什麼來幫助我們處理喪親之痛。這些階段不一定按照順序完成,因為每個人的悲傷之旅都是獨一無二的。
(1)接受喪親的事實
當有親友離世時,我們經常會有一種不現實的感覺,因為我們的思想正在努力處理髮生的事情的巨大變化。在理性層面上,你可能知道他們已經死亡,但在情緒層面上,你並不能接受。
對自己好一點,給自己時間接受現實。
(2)經歷和處理哀傷的痛
在喪親之後,我們會感受到一系列很複雜的情緒,包括震驚,悲傷,內疚,憤怒和無助等,這些情緒都是哀悼過程的一部分,是需要經歷的。有許多人試圖阻止和避免這些激烈和不愉快的感覺。分散注意力,投入工作,很快投入新戀情,轉向酒精或毒品,阻止自己哭泣,假裝沒事等都是避免痛苦的方法。然而,因為沒有好好處理喪親的情緒,哀傷可能會在你沒想到的時候突然重現,未適時排解可能會導致情緒困擾。
雖然很痛苦,讓你感受到自己的感覺,讓淚水流出來。與親密的朋友在一起,訴說你的感受。與親友在一起,懷緬故人往事。又或可通過寫作、繪畫或音樂表達你的情緒。在痛苦的過程中,如果你發現很長的時間都無法處理喪親之痛,可能心理諮詢輔導會對你有幫助。
(3)適應一個沒有故人的世界
失去親人需要我們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對外面世界或是自己家,更多是情感上的。親友死亡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自我意識、人生意義和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可能需要學習新技能或認識新朋友,開展新的社交網絡。
(4)在開始新的生活中尋找到與故人情感上的維繫
你不需要忘記你愛的故人,他們將永遠在你生命中佔一席位,沒有人能夠把他們帶走。找到一種與故人保持情感聯繫的方式,如製作相冊、掃墓等,實際上可以幫助你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只要回想起自己與故人最珍貴的回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帶來的是快樂而不是痛苦。
每個人對哀傷過程的時間並不一樣,但可能需要數月或數年而不是數天或數週。不過須知道人類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就是複原能力強,能在失去摯愛或面對重大人生改變時堅強地撐過去。失去所愛的人會使你的世界顛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可能找到方法,將這個經歷整合到你的人生中,甚至可以豐富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