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私人心理專家

自卑是如何形成的?

人類不僅有能力了解自己,而且還擁有能夠為自己各個方面賦予或衡量價值的能力。而『自尊』通常是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及衡量我們自己的價值。但正正因為我們具有這判斷和衡量價值的能力另我們有可能會遇到自信的問題。以下介紹缺乏自信對我們生活及社交的影響,並探討自卑是如何形成的。

自卑會影響我們各個方面。自卑的人可能會對自己說很多負面的說話,他們通常以非常消極的方式批判或經常嘲笑自己整個人、行為或能力。當事情出錯時,他們可能會貶低自己,懷疑自己,甚至責備自己。通常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優點。當有人讚美他們時,他們可能不會重視及相信這些好評,認為對方只是因為客氣,或者他們會對自己說“這只很因為幸運”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相反,他們可能會專注於自己沒有做好的事情或犯下的錯誤,並責怪自己。自卑的人一般認為他們不會遇到什麼好事情。他們容易經常感到悲傷、挫敗、沮喪、焦慮、內疚、羞愧和憤怒。他們可能很難為自己的需要發聲。他們會盡量避開挑戰或困難,又或者為了保護自己,在與他人互動時過於攻擊性。
自卑也會影響生活的許多方面。它會影響一個人在工作或學校中的表現。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他們可能會因為擔心表現不佳而避免挑戰,所以他們現在的成就可能遠低於他們能力可以做到的。又或者他們可能會把所有時間精神放在工作或學業上,非常非常努力地做,迫自己要做更多更好,以彌補或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自信心低的的人一般很難相信是自己擁有的能力和優點讓他們獲得好成績的。
自信心低的人在人際關係中可能會因受到任何批評或拒絕而感到沮喪或困擾,所以可能會順從別人去取悅他人,變得極度害羞,甚至避免社交接觸。他們對於別人的欺凌、批評或虐待也不太可能站起來反駁或保護自己。
自卑的人可能會盡量避免參與許多休閒或娛樂活動,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值得得到任何快樂及樂趣。他們也會避免有機會受到批評或評論的活動,例如競技體育、舞蹈、美術、手工藝製作或任何類型的比賽或展覽。
有些自卑的人不太理會儀容。但另一方面,有些人則可能過份關注其外表衣著,要裝扮到自己看起來絕對完美整潔,來隱藏任何不足之處,否則絕不出門。

總括來說,自信低的人通常會對自己有著根深蒂固地否定自己的消極信念。這些信念通常被他們視為『事實』。以下是一些缺乏自信的人普遍可能持有牢不可破的信念:
“我不夠好。” 
“我很蠢。” 
“我並不重要。” 
“我不正常。” 
“我沒人喜歡。” 
“我又胖又醜。” 
“我不被接受。” 
“我一無是處。” 
“我很差勁。” 
“我很邪惡。” 
“我社交無能。” 
“我是一個失敗者。” 
“我是一個無趣的人。” 
“我不值得,我不配。”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如果一直持有以上否定自己的消極信念是必定會影響他的行為,以至生活(具體如何影響行為會在下篇文章深入探討)。
但這些觀點到底從何而來的?這些信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幼時經歷

1. 懲罰,忽視或虐待

幼時怎樣被對待很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經常持續不斷地受到虐待,經常被批評、貶低、懲罰、忽視、或遺棄,這些經歷會給孩子留下一些情感和心理上的傷疤,這孩子可能會產生自卑感。

2. 難以達到父母的標準及期望

幼時遭受較少的極端懲罰但持續的受到批評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父母及照顧者經常只關注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而很少欣賞和認同他的優點和成功,甚至經常取笑他,這孩子很大可能只會看到自己的缺點。

3. 缺乏積極因素

童年時期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稱讚、鼓勵、溫暖及喜愛,基本需求並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現代社會雙薪家庭普遍,父母為了生計都忙於工作,無暇提供關愛照顧給孩子,以為提供孩子的物質享樂就足夠,忽略了孩子的心靈及精神需要,情感變得疏離。當我們生活中缺乏這些關愛及正向的經歷,也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特別當我們將自己的經歷與其他擁有更積極經歷的同齡人比較。

4. 不符合社會認同

孩子可能沒有家裡的兄弟姊妹那麼聰明,或者有著跟家人或其他同伴不同的興趣、才華或技能(例如藝術、音樂、運動等)。儘管可能沒有因為他們不同的興趣或能力而受到批評,但這些能力或興趣可能並沒有像他們的兄弟姊妹或同伴般得到其他人(社會)的認同及讚賞。因此,他們可能會相信“我不太正常”,“我很奇怪”或“我不夠好”之類的想法。

5. 難以融入群體

在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時期,年輕人如果被同齡人嘲笑或排斥的經歷也會影響他們如何看待自己。

6. 家庭處於壓力或困擾中

當家庭經歷壓力很大及痛苦的事情時,父母或照顧者可能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處理問題上,而無法有過多時間及精神去關心照顧孩子。如果事情壓力過大無法短時間解決到,父母或照顧者會變得沮喪、憤怒及焦慮,並可能對孩子做出消極回應如忽視、責罵等,孩子也無法從父母身上學習及建立正向思維。

7. 家庭的社會地位

除了自身的家庭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外,我們還會受到社會上其他人如何看待和對待我們的家庭或族群的影響。如果家庭或所屬的族群在社會上不太容易被接受,或者被視為異類,受到歧視,這些經歷也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近期生活的應激經歷

雖然大多數自卑的根源及形成主要是從童年或青春時期開始。但是,就算擁有健康自信的人在生活中遇到應激情況時,也會有機會出現自信心受損及削弱的情況。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被欺負或受到脅迫,處於被虐待的情感關係,經歷長期的經濟困難,持續的壓力,創傷事件,嚴重疾病或受傷以至影響生活,都會有可能打擊自信。

無論是在幼時或因為成長後遇到的經歷讓我們變得自卑,請記住一點,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只是『觀點』,而非『事實』。『事實』是能被證明是真還是假的,具有客觀及真實性,這意味著『事實』是毫無疑問的,有證據可以反复證明其真實性的。『觀點』是表達一種信念、感覺、判斷、評估及看法的陳述,無法證明,而且每個人的觀點可以不同。
例如:足球是黑白相間的,是事實。足球比籃球更好玩,是觀點。
又例如:“我是女人”,“我是位母親”,“我有房子”都是事實,可以檢查和驗證這些真確性。而“我是醜女人”,“我是位很糟糕的母親”,“我的房子很漂亮”則是觀點。事實不能受到挑戰,但觀點可能有偏見,不一定準確,可能存在錯誤和偏差。因此,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所作的判斷及評價只是『觀點』,而不是事實。但是,偏偏我們經常將這些觀點視為事實並深信不疑,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Leave a comment

wpChat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