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私人心理專家

留學生如何適應國外大學生活?

今時今日,出國留學的門檻降低了很多,來澳洲升讀大學的學生更是不計其數。然而,新生入學後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加上剛來到異國他鄉,語言可能是很多留學生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嚴峻挑戰,或多或少會產生心理失衡及壓力等的問題。其中原因是來到陌生的地方,沒有家人的陪伴,人生路不熟,要重新一個人開始新生活,認識新的同學、朋友,適應全新的環境、新的課程、新的新教學模式、複雜的人際關係等的不適應,因而產生困惑而導致心理失衡。其次是學生心目中的大學生活與現實中的大學生活有可能發生了衝突,產生心理落差;另外,有學生作為大學中的普通一員,與其以前在國內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相衝突,也是導致問題產生的誘因。
適應海外的學習和生活,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如不及時調整及找不到新的心理平衡點,不能很快地建立自信,那麼心理防線將遭受嚴重的打擊,容易產生如失落、自卑、焦慮、逃避、消沉、沮喪、抑鬱等心理問題。如果學生心理素質較好,懂得如何調整心理不適應而導致的心理失衡,他可以很快融入當地大學生活,找到目標、方向及理想。但有部分學生未能做到自我解壓,及調整心態,而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調適,嚴重的還可能長期不能適應,從而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因此而逃課、退學。所以,當學生一旦感覺有心理困擾,應以客觀、積極的態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調適:

1.培養獨立學習、生活的能力
獨自面對異國陌生的人文環境和教育體制,加上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遠離家庭,一般不太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入學後,應培養獨立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上,要逐步學會獨立自理,如在生活、學習作息上合理安排,學會自主理財。在為人處事上,也要有獨立能力,面對選擇,要獨立思考做出抉擇。在與人交往時,要主動積極。在學習上,要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2.面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學生除自己積極調適外,還應該積極尋求外部支持
如對老師上課方法不能適應,應積極向老生請教,還可向老師反映,取得老師的理解和幫助。積極參加各種學校或社區活動,在活動中體驗集體的力量和溫暖,在組織中展現自己的長處,獲得自信。盡快地熟悉和融入到新環境,除跟來自同一國家的學生做朋友外,多和當地的人交流,從而了解當地文化,對改善英語水平能力有幫助,也真正融入當地社會。若心理問題長久不能解決的,應尋求老師和心理師的幫助。

3.重新確立在大學的學習、奮鬥目標
有部份學生入學後,往往會有意放縱自己,導致目標、理想、方向的迷失。因此新生入學熟悉環境後,應立即確立一個新的學習、奮鬥目標。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就能克服目標、方向、理想的迷失。同時,有了明確目標,就有了內在驅動力,可促使人變得積極向上,從而有利於克服各種心理問題及困擾。

4.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我、從新肯定自我的價值
有的學生在國內中學階段的成績還不錯,但是進入非母語教學的國外大學後,感覺成績不理想,就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對自我評價低。也許因為某節課的某個重點沒有一時理解,就會直接判定自己對這門課程沒有天賦、自己能力不行。而這種情緒如果沒有及時被清理出去,就會長久揮之不去。這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對自身缺少正面、積極的肯定,有時也會在緊張、壓力下爆發出來。如果學生總是看到自己的弱點,甚至誇大自己的不足,就會形成自卑心理,而這種自卑心理讓學生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也不會成功。學生應該正確對待分數和排名,要縱向和自己比較,看看這次考試和上一次之間,哪些學科有進步,哪些學科還沒發揮出最佳水平,想想下一階段要怎樣調整學習計劃等。而不要只專注於這次少了多少分數,也千萬不要把考不好的原因歸咎為’我很笨’, ‘我選錯科’等自我評價過低的負面思想。要合理的正視考試失利的原因,主觀因素佔多少,客觀因素佔多少。多方考慮,使自己明白進步的空間在哪裡,怎樣去解決問題。

5.學會與人相處,調整人際關係
在異國他鄉,朋友同學的支持非常重要。人際交往需要真誠、需要熱情、也需要技巧。慢慢踏出第一步,去認識新朋友,擴展社交網絡;同時加強交往技巧的學習及培養,慢慢與他人建立持久的關係,減少孤獨感。

Leave a comment

wpChatIcon